潜山市(天柱山) 文化旅游协会

五 庙 行 章

 二维码 15
作者:程灿萍

在这迷人的晚秋,在这绵柔的细雨里,我与五庙,这个位于家乡潜山西北部的小乡镇撞个满怀。这里道路蜿蜒,屋舍俨然;这里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;这里黄发垂髫,怡然自乐;这里握住手就知道,都是善良的人。我们一行人踩着这多彩的行章一路欢歌,脚步轻盈......

黄色:千年银杏

五庙乡程冲村口有一株千年银杏,传说是由元末明初程氏先祖大武公在此落脚定居时栽种。如今此树直径约2.3米,高近70米,距地面4米处形成两根挺立树干,如孪生兄弟,枝繁叶茂,欣欣向荣。

年幼时读《庄子》,得知“无用之用,方为大用”,得知对于一棵树,做棺材,结果实,这是有用,这种“用”是小用,“终其天年”才是大用。我在想,这棵古老的银杏树不正是参悟了这个道理?扎根于村头,汲取山体周边的水分,树根均匀地向四周伸展,春如绿色宝塔,夏季遮云蔽日,秋天流光溢彩,冬日笔直如柱。

当我伫立树下,仰望这一汪碧绿,我的脑海里闪现出一代又一代的五庙人,他们不正是领会了古银杏的生存哲学,他们遵循天人合一,遵循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,他们没有盲目伐木耕田,他们立足自身地理优势,找准发展方向,生产茶叶、生姜、瓜蒌等经济作物,成功创建生态乡镇、森林城镇,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之路。

绿色:缕缕茶香

五庙乡地处大别山东南麓,山峦叠翠,土地肥沃,气候温和,常年云雾缭绕,于是便孕育和滋养了木中“仙子”——茶。透过车窗,那一梯梯茶树栽在一个个小山包上,即便是在这晚秋,依旧是绿油油的一片,仿若在绿色的海洋里遨游。

当我们走进五妙香茶厂,热情的主人便烧水烹茶。茶有三种三香:剑毫清香、翠兰嫩香和弦月栗香。我舀一勺剑毫入杯,清新怡人,入口处,口有余香;离杯处,手留余香,杯中青绿透明,杯外芳香四溢,静静地看着一枚枚叶片沉沉浮浮,花了眼,香了鼻,甘了心......

有人说,这一生只想做一个仅对植物低眉的人。年少时我不懂,但此刻氤氲在这缕缕茶香里,我忽然明白:人生如茶啊!在春风萌动中绽放自己,被采摘后杀青、焙火、烘干,最后在遇到沸水的那一刻找回那个曾经,但似乎又升华了的自己,然后被饮至平淡无味。这,多像我们每一个人,终其一生,无非在寻求一份“懂得”。

五庙人懂茶,懂自己。勤劳淳朴的五庙人紧紧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,因地制宜,抓住机遇,大力发展茶叶产业,打赢了脱贫攻坚战,走上了经济发展、农民富裕的康庄大道。

蓝色:幽婉弹腔

京剧最基本的两种声腔为“西皮”和“二黄”,作为徽班领袖、京剧鼻祖程长庚的后人,我知道“二黄”正是源于我们的徽调,而它的低沉悲婉,是因为传承了它的“母体艺术”——潜山弹腔。

五庙乡是潜山弹腔的发源地,五庙人的骨血里流淌着一股坚韧和幽婉,这是我从“咿咿呀呀”的弹腔里听出来的。

青砖围砌,仅有十多平米的一个水泥地舞台,舞台下面一个天井,天井下面一个个长条凳组成的观众席,弹腔的传承人——许家畈许家班两个着蓝色军服的小姑娘轻轻柔柔地走向台前,用弹腔唱着《红源》:

“思英雄烈士墓前牢记使命

立誓言纪念碑下忠贞于党

咱五庙儿女们豪情壮志

这一方热土上奠基红源”

天井的细雨如丝,抬头间我忽然瞥见后墙中间那红纸中的五个赫然大字——天地国亲师。这是五庙人,这是潜山人,拥有堂屋的人家必挂的一块匾额,这是一种敬畏,更是一种传承。五庙人在这蓝色幽婉的弹腔中汲取力量,坚韧地走出一条文旅融合之路。

红色:赤子之心

“程千里,英年32岁;胡绍瑗,英年30岁;程之凤,英年30岁;王长青,英年30岁;储全章,英年34岁......”   

当我行走在五庙河湾程家老屋——程千里烈士故居,听着讲解员讲着那硝烟四起、激情燃烧的岁月,一张张年轻的面孔,一幅幅悲壮的画面漫过我的脑海,我热血澎湃。

“1925年7月,在武汉求学的共产党员程千里回到五庙建立潜山第一个党组织,安庆地区第一个农村党组织;

1928年4月,五庙党组织发展党员达49人,增设程冲、胡湾、五庙三个支部,成立五庙农民协会,积极开展农民运动;

1930年树立“红军第二团”的大旗,拉开八斗起义的序幕,全面唤醒农民的斗争意识,在潜山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;

1947年成立皖西第一专员公署成立,为支援大军渡江、建立新生政权完成了历史使命;

抗美援朝时期,本就人烟稀少的五庙乡,31名农民的儿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,奔赴那为了不让下一代再打的战场......”

青年眼里滚烫的星河,是代代相传的薪火;青年心中大美的山川,是熠熠生辉的祖国。如今的五庙人,永葆赤子之心,昂首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。

生活经常是一种匆忙的追求。很庆幸,在这个晚秋,能走进五庙深处,感受这多彩的行章跃动,这份震撼与恬静是对匆忙追求的一种馈赠。五庙,注定是今生记忆里永远绕不开的一处桃花源。


文章分类: 美文欣赏
分享到: